在出行服务带动下,曹操出行总营收自2021年的71.52亿元持续增长至2023年的106.68亿元;2024上半年同比增长24.72%至61.6亿元。但它的短板在于,其出行服务的增长主要来自聚合平台的贡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盈利能力有改善
在嘀嗒出行、如祺出行相继向港股交表后,今年曹操出行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曹操出行作为吉利集团的孵化品牌,一直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这一IPO冲刺背后也存在对聚合平台依赖加深的隐忧。
曹操出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出行服务,尤其是网约车服务。近年来,公司的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此外,公司的亏损正不断缩小,上述年度亏损分别为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
尽管在过去几年中尚未实现盈利,但曹操出行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改善。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6.15亿元,毛利率为5.8%。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28亿元,毛利率为7%;亏损为7.78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2.72亿元大幅收窄。
从获取订单的渠道来看,曹操出行有两种途径:一个是自有渠道,如曹操出行App、小程序等;另一个是跟第三方聚合平台的合作订单。而后者为曹操出行导入了大量用户流量,提升了业务规模。
高度依赖聚合平台
与滴滴出行、嘀嗒出行等平台模式不同的是,曹操出行以“专车服务”闻名。背靠吉利集团,曹操出行最大股东为浙江济底科技,三者均由李书福及其儿子李星星控股。截至2024年6月30日,曹操出行在83个城市运营,较2023年年底增加六成。
与行业龙头滴滴相比,曹操出行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聚合平台贡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来自聚合平台GTV(总交易额,Gross Transaction Value,是指扣除了退货等情况后的交易总额,简单来说就是“核销金额”)快速提升,占其总量分别为43.8%、49.9%、73.2%和82.6%;同期,通过聚合平台获取的订单占其总订单量分别为43.6%、51.4%、74.1%和83.1%。
曹操出行通过接入各种聚合平台,实现了订单规模的迅速提升,但这也使得公司面临更大的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高度依赖聚合平台,虽然为曹操出行带来大量订单,也让它只能成为单纯的网约车公司,而成不了真正的网约车平台。没有互联网平台特有的“网络协同”,其内在价值被大幅削弱。
曹操出行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表示“我们依赖第三方聚合平台处理大量订单。如果聚合平台行业进行整合,我们可能因议价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条款”。
据分析,由于曹操出行仅从少数聚合平台中进行选择,势必会导致其议价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聚合平台某些不利于公司发展的条款。另一方面,通过聚合平台获取订单,曹操出行还需额外付出与聚合平台合作所带来的佣金成本。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的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2年的6.39亿元,增长30.8%至2023年的8.36亿元。而成本大幅增长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向第三方聚合平台支付的佣金由2022年的3.22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6.67亿元。除此以外,通过聚合平台获取订单,还会进一步弱化其品牌形象,让其不得不依赖第三方平台获取业务的尴尬,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三轮融资29亿元,估值170亿元
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上市前一共进行了3轮融资,合计融资额约人民币29亿元,B轮投后估值为170亿元。
IPO前,Ugo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曹操出行股份的83.9%,为控股股东;相城相行创投持股为7.4%,三川基金持股为4.3%,农银投资(苏州)持股为1.6%;天堂硅谷天晟持股为1.3%;隆启星路持股为0.7%;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东吴创新持股为0.5%;桐乡乌镇壹号基金持股为0.3%。其中,Ugo Investment Limited由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全资持有。
这些创投机构股东在汽车、出行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经验,能够为曹操出行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渠道拓展、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帮助。例如,吉利控股集团作为大股东,为曹操出行提供了车辆生产、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公司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而在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大热的当下,曹操出行也正式宣布了在该领域的布局。10月14日,在苏州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会暨第六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上,曹操出行CEO龚昕透露,曹操出行将在两年内推出完全定制化Robotaxi车型;同时,公司将构建覆盖全场景的自动化运营系统,应用将于2025年上线,2026年正式开放。
然而,巨额估值并不意味着曹操出行的上市之路一片坦途。事实上,网约车平台的上市之路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前有滴滴在美国上市后不久便遭遇退市,市值大幅缩水;后有嘀嗒出行多次递表港交所,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上市之路异常艰难;哈啰出行也曾尝试在美IPO,最终却撤回申请。
数据显示,中国出行市场规模庞大,2023年规模达到人民币7.5万亿元。其中,共享出行服务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821亿元,渗透率为3.8%。随着消费者对出行便利性和经济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共享出行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8年,共享出行市场将增长至人民币75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