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成本电影如何走向世界:制片人吕贻锋分享经验

发布时间:2024-08-14 10:40:57 来源:用户投稿 审核:佚名 浏览量:27360次


  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成本电影开始寻求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机会。近日,知名制片人吕贻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小成本电影在海外参加电影节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诸多机遇。,通过本次对话为中国的独立电影人提供了他个人的经验和建议。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多个电影节都出现了中国电影的身影。然而,相较于大制作的电影,小成本电影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为了帮助更多中国电影人了解如何有效地让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吕贻锋先生分享他的见解。

  吕贻锋表示:“中国小成本电影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首要步骤是找到一个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这个故事不需要宏大的场面或者特效,但必须具备普世的情感价值,这样才能跨越文化的界限。”

  他还强调,小成本电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增加在国际电影节上的曝光度:

  精心挑选电影节:选择与影片风格和主题相匹配的电影节进行投稿,这样更容易获得认可。

  加强国际交流:利用各种渠道建立与国际电影人的联系,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平台。

  积极利用电影节平台:像北京国际电影节这样的活动为小成本电影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也是寻找合作伙伴的好时机。

  政府和行业支持:利用政府提供的资助计划和行业内的资源,比如“北京放映·北京国际电影节专场”,平遥国际电影展等活动。

  吕贻锋以他参与的一部小成本纪录片电影《悬崖边的牧人》为例,讲述了这部电影是如何通过精心准备和策略性的电影节参与策略,最终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过程。该片不仅在几个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奖项,还成功吸引了海外发行商的兴趣。

  《悬崖边的牧人》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又称香格里拉)牧民生活的纪录片。导演陈星池及其团队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地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拍摄,记录了牧民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点滴。导演采用自然光拍摄,结合当地真实场景,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感染力。该片在筹备初期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受众,并且在剧本阶段就开始考虑如何让外国观众也能产生共鸣。以其罕见的题材吸引了国际观众的目光。它不仅展现了藏区牧民的生活方式,还揭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通过一系列电影节的参与,自从2021年首次在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以来,《悬崖边的牧人》便开始在各大电影节上崭露头角。随后,该片相继获得了包括蒙特利尔国际独立电影节、马德里国际电影节、温哥华独立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迪拜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多项提名和奖项。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23年,该片不仅荣获戛纳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与最佳摄影奖,还在洛杉矶国际独立电影节上赢得了最佳国际纪录片奖。《悬崖边的牧人的》的成功证明了,即便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只要用心去挖掘真实的故事,就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

  吕贻锋还提到,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包括设立电影节交流平台、提供海外票房奖励以及鼓励国际合作等。这些措施为小成本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吕贻锋强调国际合作对于小成本电影的重要性。“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电影人合作,不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还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电影制作技巧,这对于提升电影的整体品质至关重要。”他说。

  尽管小成本电影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正确的策略指导下,它们同样能够在国际上获得成功。我们鼓励所有电影人不要放弃,坚持创作,勇敢地将自己的作品推向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佚名
收藏 打印 点赞

热图点击